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 于大龍 李云聰
9月28日,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在聊城市召開的“全市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行動”主題新聞發布會中了解到,聊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牢固樹立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扎實推進隱患排查整治行動,全力筑牢安全生產防線。目前,全市建筑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總體平穩。
聊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科科長李秀軍同志介紹,市住建局通過堅持問題導向、堅持源頭管控、堅持固本強基、堅持科技興安四項措施,落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工作。
堅持問題導向,開展全域排查,在“除隱患”上出實招、見實效。組織系列專項檢查。根據建筑施工的季節性和階段性特點,在全市范圍內連續組織了開復工安全檢查、春季安全生產大檢查、汛期安全專項排查、重大事故隱患集中整治等一系列活動,確保對全市所有在建工程項目、在用機械設備、在場作業人員實現檢查全覆蓋。截至目前,共出動檢查人員3269人次,檢查項目1806個次,發現并督促整改各類安全問題隱患9725項。推行群防群治機制。在全市建筑施工現場推行了安全隱患報告獎勵制度,鼓勵包括一線工人在內的全體從業人員主動發現、報告身邊的安全風險,制度實施以來,已累計接收各類安全隱患報告509條,發放獎勵資金7.2萬元,有效激發了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,營造了“我的安全我負責、他人安全我有責”的濃厚氛圍。
堅持源頭管控,深化預防措施,在“治未病”上下真功、求突破。強化專家指導與風險分級。組織省、市安全專家庫的專家,深入施工現場“把脈問診”,指導各項目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公示,實行動態、差異化分級分類管理,做到心中有數、措施有方。建立“三員聯動”機制。整合部門監管人員、現場監理人員、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三方力量,組成聯合工作小組,從項目前期的技術交底、施工方案編制審查等環節提前介入,實現協同監管,將潛在的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。發揮安責險預防功能。承保安全生產責任險的保險公司組建專業風控團隊,為參保項目提供事前安全培訓和過程中的定期巡查服務,為施工現場增加了一道專業的“安全屏障”。重點攻關高墜難題。針對高處墜落事故占比高的行業痛點,我們創新推廣了“高處作業安全生命線”,為高處作業人員系上了一條可靠的“生命保險帶”。這一做法得到了省政府安委會的認可并發文推廣。
堅持固本強基,加強宣傳培訓,在“提素質”上做實功、重長效。抓好關鍵少數。每季度定期舉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班和安全生產大講堂,圍繞安全管理要點、重大隱患判定標準、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等內容進行系統培訓。同時,組建了全市住建系統安全宣講團,開展巡回宣講,累計培訓各類安全管理人員1萬余人次。夯實一線基礎。聯合市人社局、市總工會、團市委等部門,每年舉辦全市建筑行業安全技能競賽,聚焦現場安全員、建筑電工、架子工、塔吊司機等關鍵崗位,通過實操實練、技術比武,以賽促學、以賽促練,有效推動了一線作業人員從被動的“要我安全”向主動的“我要安全、我會安全”轉變。
堅持科技興安,推進智能監管,在“智慧化”上謀創新、增效能。積極運用大數據、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,推動安全監管模式由傳統的“人海戰術”向現代化的“智慧賦能”轉型升級。我們建成了覆蓋全市的智慧工地監管平臺,深度融合了人員實名制管理、機械設備安全監測、現場作業行為識別、環境監測預警等核心功能。通過視頻監控AI識別、智能安全帽、塔吊黑匣子等智能設備,自動識別未佩戴安全帽、違章作業、設備違規運行等安全隱患,并實時推送預警信息,實現了對施工現場風險的自動感知、智能分析和及時預警,進一步提升了安全隱患的發現和處置效率。今年6月,我們承辦了全省住建系統“安全生產月”啟動儀式,現場展示了聊城市在智慧工地建設和安全文明標準化方面的成果,獲得了與會代表的廣泛好評。
(山東商報•山海新聞聊城記者站歡迎各界投稿,提供線索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視頻。新聞熱線:1867881136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