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 于大龍 李云聰
9月26日,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在聊城市召開的“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”企業家系列聊城新能源和高端軸承產業鏈專場記者見面會中了解到,聊城市新能源產業鏈,堅持“項目為王”理念,以項目帶動產業發展,不斷推動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。在企業方面。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7家,魯西新能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為鏈主企業,規上企業共有金源新能源、冠縣民生路橋等6家。在項目方面。積極推動項目布局,目前,全市共有62個“風光儲”項目。其中:集中式風電項目2個在運,9個在建,5個“千鄉萬村馭風行動”風電項目有序推進;集中式光伏項目34個在運,3個在建;儲能項目4個在運,5個在建。聊城市先后赴青島、北京等地開展新能源產業鏈招商活動,圍繞風電、光伏開發配套引進2個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。在指標方面。2024年,6家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實現9.97億元,同比增長15%。多次組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、市行政審批局等有關部門召開新能源項目推進會,打通項目建設堵點、難點。截至8月底,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553.33萬千瓦,同比增長17.03%,裝機容量占比29.95%,同比提高0.96個百分點;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量53.37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5.1%。積極爭取風電指標42萬千瓦,其中:冠縣和臨清市“千鄉萬村馭風行動”各10萬千瓦;冠縣能源示范縣風電項目22萬千瓦。積極做好新謀劃的9個儲能項目、5個“源網荷儲一體化”試點項目向上爭取工作,為聊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。
聊城市能源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趙志新同志介紹,針對企業發展所需,下一步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,依照市鏈長辦總體部署,重點抓好以下工作。
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。一體推進風電落地、光伏規范、氫能布局。謀劃好產業發展及服務方向,發揮產業優勢,明確發展思路,大力推進產業鏈“延鏈補鏈強鏈”,開展常態化“巡鏈診鏈”活動,打造風電、光伏產業高地,加大金融政策宣講力度,常態化開展銀企對接,完善“一鏈一行”“一鏈一院”的推進機制,賦能產業鏈發展。
利用好本地資源稟賦條件,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,明確招商方向。加快風電項目開發進程,做好要素保障工作。借助聊城市集中式風電項目和“千鄉萬村馭風行動”分布式風電開發機遇,大力招引鏈上項目落地。
爭取聊城市更多光伏項目列入,2025年省市場化項目名單。支持魯西新能源等本地企業擴大產品產能,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,探索適合聊城的氫能“制、儲、運”方式。引導企業開展制氫、儲氫等關鍵技術研發,加強“產學研用”協同創新。
謀劃儲備一批優質儲能項目,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大力招引儲能零部件生產企業落戶聊城,鼓勵電池頭部企業在聊城設立研發機構,加快創新成果轉化。支持本地企業開展儲能零部件生產研發,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。完善與新能源發展高效匹配的儲能建設和調節機制,積極爭取“源網荷儲一體化”等試點項目納入省級支持。
(山東商報•山海新聞聊城記者站歡迎各界投稿,提供線索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視頻。新聞熱線:1867881136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