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 于大龍 李云聰
9月26日,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在聊城市召開的“‘十四五’發展看聊城”系列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專場新聞發布會中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以來,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始終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,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底線,工作成效顯著,2021—2024年實現耕地面積“四連增”。高唐縣獲國務院督查激勵,莘縣、茌平區、陽谷縣先后獲省級激勵,聊城市獲得全省耕地保護激勵市一等獎。
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地保護監督科負責人胡家政同志介紹,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,是“國之大者”。聊城市在耕地保護工作中,通過強化組織領導,狠抓工作落實;積極穩妥推進,分類分策實施;強化督導問效,嚴格考核獎懲;加強宣傳培訓,提升法律意識;加強宣傳培訓,提升法律意識四方面的重要舉措,在2021年至2024年,全市累計新增耕地35.9萬畝,有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,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。
主要舉措:一是強化組織領導,狠抓工作落實。各級黨委、政府將耕地保護納入重要議事日程,主要領導親自抓,層層壓實責任,形成強大工作合力。
二是積極穩妥推進,分類分策實施。堅持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積極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,充分尊重群眾意愿,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。在積極穩妥消化存量的同時,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占用耕地的行為。
三是強化督導問效,嚴格考核獎懲。加強現場督導指導,推動責任落實、工作落地。嚴格落實獎懲機制,撥付耕地保護相關激勵資金。
四是加強宣傳培訓,提升法律意識。連續三年舉辦覆蓋市縣鄉村四級干部專題培訓班,全方位解讀耕地保護政策;采取“線上+線下”相結合方式,通過發放宣傳手冊、播放宣傳視頻等形式,常態化開展耕地保護政策宣講;開展耕地保護業務技能提升專項行動,組織業務骨干深入村莊開展“學圖識圖、政策解讀”現場教學,將晦澀法規轉化為“接地氣”的通俗語言。
為群眾帶來的實惠:2021年至2024年,全市累計新增耕地35.9萬畝,可有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,讓種糧群眾共享發展紅利,增強獲得感與幸福感。
(山東商報•山海新聞聊城記者站歡迎各界投稿,提供線索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視頻。新聞熱線:18678811365)